水分析化学
开课时间
长期有效
课程评分
............... 0.0
课程人数
0人
该课程不可加入,请联系课程负责人
课程介绍

水分析化学是研究水及其杂质、污染物的组成、性质、含量和他们的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水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必修课,是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十门骨干课程之一。在学习本课程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质指标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解决给水排水工程研究中的水质分析问题。重点强化学生的实验组织和动手能力。为后续水质工程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水质分析的科学基础

课程目录
1章: 第1章 水质分析概论
1节: 1.1 水质分析重要性和工作任务
课时 1 1.1 水质分析重要性和工作任务
2节: 1.2 水质分析技术分类
课时 2 1.2 水质分析技术分类
3节: 1.3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课时 3 1.3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5节: 色度实验
课时 5 1
课时 6 2
课时 7 3
课时 8 4
6节: 浊度实验
课时 9 1
课时 10 2
课时 11 3
课时 12 4
7节: 残渣实验
课时 13 1
课时 14 2
课时 15 3
课时 16 4
课时 17 5
课时 18 6
8节: pH值的测定
课时 19 1
课时 20 2
课时 21 3
课时 22 4
课时 23 5
课时 24 6
36节: 第一章课件
课时 4 水分析化学第一章课件
2章: 第2章 水质分析质量保证体系
1节: 2.1 水样的采集
课时 25 2.1 水样的采集
2节: 2.2 分析方法的评价体系
课时 26 2.2 分析方法的评价体系
3节: 2.3 标准溶液
课时 27 2.3 标准溶液
5节: 预处理实验
课时 29 预处理实验
课时 30 固相萃取
课时 31 液液萃取
课时 32 液液固相萃取
课时 33 蒸馏上
课时 34 蒸馏下
课时 35 吸附上
课时 36 吸附下
24节: 第二章课件
课时 28 水分析化学第二章课件
3章: 第3章 酸碱滴定
1节: 3.1 酸碱平衡
课时 37 3.1 酸碱平衡
2节: 3.2 酸碱滴定曲线
课时 38 3.2 酸碱滴定曲线
3节: 3.3 酸碱指示剂
课时 39 3.3 酸碱指示剂
4节: 3.4 碱度的测定
课时 40 3.4 碱度的测定
5节: 3.5 碱度计算
课时 41 3.5 碱度计算
30节: 第三章课件
课时 42 第三章课件
4章: 第4章 络合滴定
1节: 4.1 络合反应及特征
课时 43 4.1 络合反应及特征
2节: 4.2 氨羧络合剂
课时 44 4.2 氨羧络合剂
3节: 4.3 EDTA络合物特征
课时 45 4.3 EDTA络合物特征
4节: 4.4 EDTA的络合平衡
课时 46 4.4 EDTA的络合平衡
5节: 4.5 金属指示剂
课时 47 4.5 金属指示剂
6节: 4.6 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课时 48 4.6 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7节: 4.7 络合滴定的方式
课时 49 4.7 络合滴定的方式
40节: 第四章课件
课时 50 水分析化学第四章课件
5章: 第5章 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
1节: 5.1 沉淀平衡
课时 51 5.1 沉淀平衡
2节: 5.2 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课时 52 5.2 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3节: 5.3 分步沉淀
课时 53 5.3 分步沉淀
4节: 5.4 莫尔法测定水中氯离子
课时 54 5.4 莫尔法测定水中氯离子
6章: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
1节: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课时 56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2节: 6.2 提高氧化还原速度的措施
课时 57 6.2 提高氧化还原速度的措施
3节: 6.3 氧化还原反应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课时 58 6.3 氧化还原反应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4节: 6.4 氧化还原平衡
课时 59 6.4 氧化还原平衡
5节: 6.5 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
课时 60 6.5 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
6节: 6.6 氧化还原指示剂
课时 61 6.6 氧化还原指示剂
7节: 6.7 高锰酸盐指数
课时 62 6.7 高锰酸盐指数
8节: 6.8 化学需氧量
课时 63 6.8 化学需氧量
9节: 6.9 甲醇的测定
课时 64 6.9 甲醇的测定
10节: 6.10 碘量法
课时 65 6.10 碘量法
11节: 6.11 溴酸钾法
课时 66 6.11 溴酸钾法
52节: 第六章课件
课时 67 水分析化学第六章课件
7章: 第7章 电化学分析法
1节: 7.1 直接电位分析
课时 68 7.1 直接电位分析
2节: 7.2 电位滴定
课时 69 7.2 电位滴定
3节: 7.3 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课时 70 7.3 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8章: 第8章 吸收光谱法
1节: 8.1 吸收光谱的产生
课时 72 8.1 吸收光谱的产生
2节: 8.2 可见光与紫外光
课时 73 8.2 可见光与紫外光
3节: 8.3 吸收光谱的定量方法
课时 74 8.3 吸收光谱的定量方法
4节: 8.4 吸收光谱的基本术语
课时 75 8.4 吸收光谱的基本术语
5节: 8.5 吸收光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课时 76 8.5 吸收光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6节: 8.6 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
课时 77 8.6 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
7节: 8.7 721和752的使用
课时 78 8.7 721和752的使用
8节: 8.8 分光光度法应用
课时 79 8.8 分光光度法应用
9章: 第9章 色谱法
1节: 9.1 色谱的用途
课时 83 9.1 色谱的用途
2节: 9.2 色谱的组成
课时 84 9.2 色谱的组成
3节: 9.3 色谱的分类
课时 85 9.3 色谱的分类
4节: 9.4 气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课时 86 9.4 气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5节: 9.5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课时 87 9.5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6节: 9.6 术语
课时 88 9.6 术语
7节: 9.7 分离原理
课时 89 9.7 分离原理
8节: 9.8 检测器
课时 90 9.8 检测器
9节: 9.9 色谱柱
课时 91 9.9 色谱柱
10节: 9.10 色谱的定性与定量
课时 92 9.10 色谱的定性与定量
11节: 9.11 色质联用在给水排水中的应用
课时 93 9.11 色质联用在给水排水中的应用
52节: 第九章课件
课时 94 第九章课件
10章: 第10章 原子光谱法
1节: 10.1 原子吸收基本原理
课时 95 10.1 原子吸收基本原理
2节: 10.2 原子吸收光谱仪
课时 96 10.2 原子吸收光谱仪
3节: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课时 97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节: 10.4 定量分析方法
课时 98 10.4 定量分析方法
5节: 10.5 原子发射光谱法
课时 99 10.5 原子发射光谱法
28节: 第十章 课件
课时 100 第十章 课件
11章: 结尾
1节: 结尾
课时 101 结尾
12章: 期末考试
1章: 第1章 水质分析概论
1节: 1.1 水质分析重要性和工作任务
课时 1 1.1 水质分析重要性和工作任务
2节: 1.2 水质分析技术分类
课时 2 1.2 水质分析技术分类
3节: 1.3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课时 3 1.3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5节: 色度实验
课时 5 1
课时 6 2
课时 7 3
课时 8 4
6节: 浊度实验
课时 9 1
课时 10 2
课时 11 3
课时 12 4
7节: 残渣实验
课时 13 1
课时 14 2
课时 15 3
课时 16 4
课时 17 5
课时 18 6
8节: pH值的测定
课时 19 1
课时 20 2
课时 21 3
课时 22 4
课时 23 5
课时 24 6
36节: 第一章课件
课时 4 水分析化学第一章课件
2章: 第2章 水质分析质量保证体系
1节: 2.1 水样的采集
课时 25 2.1 水样的采集
2节: 2.2 分析方法的评价体系
课时 26 2.2 分析方法的评价体系
3节: 2.3 标准溶液
课时 27 2.3 标准溶液
5节: 预处理实验
课时 29 预处理实验
课时 30 固相萃取
课时 31 液液萃取
课时 32 液液固相萃取
课时 33 蒸馏上
课时 34 蒸馏下
课时 35 吸附上
课时 36 吸附下
24节: 第二章课件
课时 28 水分析化学第二章课件
3章: 第3章 酸碱滴定
1节: 3.1 酸碱平衡
课时 37 3.1 酸碱平衡
2节: 3.2 酸碱滴定曲线
课时 38 3.2 酸碱滴定曲线
3节: 3.3 酸碱指示剂
课时 39 3.3 酸碱指示剂
4节: 3.4 碱度的测定
课时 40 3.4 碱度的测定
5节: 3.5 碱度计算
课时 41 3.5 碱度计算
30节: 第三章课件
课时 42 第三章课件
4章: 第4章 络合滴定
1节: 4.1 络合反应及特征
课时 43 4.1 络合反应及特征
2节: 4.2 氨羧络合剂
课时 44 4.2 氨羧络合剂
3节: 4.3 EDTA络合物特征
课时 45 4.3 EDTA络合物特征
4节: 4.4 EDTA的络合平衡
课时 46 4.4 EDTA的络合平衡
5节: 4.5 金属指示剂
课时 47 4.5 金属指示剂
6节: 4.6 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课时 48 4.6 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7节: 4.7 络合滴定的方式
课时 49 4.7 络合滴定的方式
40节: 第四章课件
课时 50 水分析化学第四章课件
5章: 第5章 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
1节: 5.1 沉淀平衡
课时 51 5.1 沉淀平衡
2节: 5.2 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课时 52 5.2 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3节: 5.3 分步沉淀
课时 53 5.3 分步沉淀
4节: 5.4 莫尔法测定水中氯离子
课时 54 5.4 莫尔法测定水中氯离子
6章: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
1节: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课时 56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2节: 6.2 提高氧化还原速度的措施
课时 57 6.2 提高氧化还原速度的措施
3节: 6.3 氧化还原反应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课时 58 6.3 氧化还原反应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4节: 6.4 氧化还原平衡
课时 59 6.4 氧化还原平衡
5节: 6.5 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
课时 60 6.5 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
6节: 6.6 氧化还原指示剂
课时 61 6.6 氧化还原指示剂
7节: 6.7 高锰酸盐指数
课时 62 6.7 高锰酸盐指数
8节: 6.8 化学需氧量
课时 63 6.8 化学需氧量
9节: 6.9 甲醇的测定
课时 64 6.9 甲醇的测定
10节: 6.10 碘量法
课时 65 6.10 碘量法
11节: 6.11 溴酸钾法
课时 66 6.11 溴酸钾法
52节: 第六章课件
课时 67 水分析化学第六章课件
7章: 第7章 电化学分析法
1节: 7.1 直接电位分析
课时 68 7.1 直接电位分析
2节: 7.2 电位滴定
课时 69 7.2 电位滴定
3节: 7.3 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课时 70 7.3 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8章: 第8章 吸收光谱法
1节: 8.1 吸收光谱的产生
课时 72 8.1 吸收光谱的产生
2节: 8.2 可见光与紫外光
课时 73 8.2 可见光与紫外光
3节: 8.3 吸收光谱的定量方法
课时 74 8.3 吸收光谱的定量方法
4节: 8.4 吸收光谱的基本术语
课时 75 8.4 吸收光谱的基本术语
5节: 8.5 吸收光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课时 76 8.5 吸收光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6节: 8.6 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
课时 77 8.6 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
7节: 8.7 721和752的使用
课时 78 8.7 721和752的使用
8节: 8.8 分光光度法应用
课时 79 8.8 分光光度法应用
9章: 第9章 色谱法
1节: 9.1 色谱的用途
课时 83 9.1 色谱的用途
2节: 9.2 色谱的组成
课时 84 9.2 色谱的组成
3节: 9.3 色谱的分类
课时 85 9.3 色谱的分类
4节: 9.4 气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课时 86 9.4 气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5节: 9.5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课时 87 9.5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
6节: 9.6 术语
课时 88 9.6 术语
7节: 9.7 分离原理
课时 89 9.7 分离原理
8节: 9.8 检测器
课时 90 9.8 检测器
9节: 9.9 色谱柱
课时 91 9.9 色谱柱
10节: 9.10 色谱的定性与定量
课时 92 9.10 色谱的定性与定量
11节: 9.11 色质联用在给水排水中的应用
课时 93 9.11 色质联用在给水排水中的应用
52节: 第九章课件
课时 94 第九章课件
10章: 第10章 原子光谱法
1节: 10.1 原子吸收基本原理
课时 95 10.1 原子吸收基本原理
2节: 10.2 原子吸收光谱仪
课时 96 10.2 原子吸收光谱仪
3节: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课时 97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节: 10.4 定量分析方法
课时 98 10.4 定量分析方法
5节: 10.5 原子发射光谱法
课时 99 10.5 原子发射光谱法
28节: 第十章 课件
课时 100 第十章 课件
11章: 结尾
1节: 结尾
课时 101 结尾
12章: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