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开课时间
长期有效
课程评分
............... 0.0
课程人数
0人
该课程不可加入,请联系课程负责人
课程介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应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其中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内容被视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作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

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有机化学、生理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学科,是生物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前沿学科,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进化论和分类学的基础,研究药学、制药工程、食品和营养等学科也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与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尤其是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基因组学与医药学等领域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在工业、农业、食品工业和医药的发展中也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

医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它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近来年,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各个学科的问题。同样,近代医学的发展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许多疾病的机理也需要从分子水平上加以探讨。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生物化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信息大分子——核酸和功能大分子——蛋白质(包括酶),它们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各异。其种类、结构、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

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所以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于生物体内所进行的众多物质代谢,包括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这些物质的代谢之所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依赖于体内多方面有序的调节。因此正常物质代谢是生命过程的必要条件,而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则可引起疾病。

3、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基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复制、基因的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通过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系列机制维持其过程的正常进行。基因信息传递涉及到遗传、变异、生长、繁殖等众多生命过程,也与遗传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发病机制有关。

4、与临床有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维生素等。血液化学成分、肝胆化学成分及维生素等的正常代谢也是生命所必需的,如果代谢异常,可直接造成临床多种疾病。

课程目录
1章: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1节: 氨基酸
课时 1 氨基酸
2节: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课时 3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3节: 肽键和肽
课时 5 肽键和肽
4节: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课时 7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5节: 模体、结构域
课时 9 模体、结构域
6节: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课时 11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7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课时 1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2节: 氨基酸
课时 2 氨基酸
23节: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课时 4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24节: 肽键和肽
课时 6 肽键和肽
25节: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课时 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26节: 模体、结构域
课时 10 模体、结构域
27节: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课时 12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28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课时 1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章: 第四章 核酸化学
1节: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课时 15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2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课时 17 核酸的一级结构
3节: DNA的二级结构
课时 19 DNA的二级结构
4节: DNA的三级结构
课时 21 DNA的三级结构
5节: 信使RNA
课时 23 信使RNA
6节: DNA的变性与复性
课时 25 DNA的变性与复性
7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
课时 27 核酸的分离纯化
8节: 核酸分子杂交
课时 29 核酸分子杂交
25节: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课时 16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26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课时 18 核酸的一级结构
27节: DNA的二级结构
课时 20 DNA的二级结构
28节: DNA的三级结构
课时 22 DNA的三级结构
29节: 信使RNA
课时 24 信使RNA
30节: DNA的变性与复性
课时 26 DNA的变性与复性
31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
课时 28 核酸的分离纯化
32节: 核酸分子杂交
课时 30 核酸分子杂交
3章: 第五章 酶
1节: 酶的辅助因子
课时 31 酶的辅助因子
2节: 酶的活性中心
课时 32 酶的活性中心
3节: 同工酶
课时 33 同工酶
4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
课时 34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
5节: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课时 35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6节: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课时 36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7节: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课时 37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8节: 酶的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课时 38 酶的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9节: 酶的结构调节
课时 39 酶的结构调节
10节: 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课时 40 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11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概述
课时 41 酶的命名与分类概述
12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概述
课时 42 酶与医学的关系概述
4章: 第六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1节: 维生素概述
课时 43 维生素概述
2节: B族维生素
课时 44 B族维生素
3节: 维生素C
课时 45 维生素C
4节: 脂溶性维生素
课时 46 脂溶性维生素
5节: 微量元素
课时 47 微量元素
5章: 第七章 生物氧化
1节: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课时 48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2节: 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课时 49 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3节: 呼吸链成份的排列顺序
课时 50 呼吸链成份的排列顺序
4节: 高能化合物的种类及ATP的生成
课时 51 高能化合物的种类及ATP的生成
5节: 氧化磷酸化机制
课时 52 氧化磷酸化机制
6节: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课时 53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7节: 细胞质中NADH的氧化
课时 54 细胞质中NADH的氧化
6章: 第一章 糖类化学
1节: 糖的概念、功能、分类与命名
课时 55 糖的概念、功能、分类与命名
2节: 单糖的结构
课时 56 单糖的结构
3节: 单糖的性质
课时 57 单糖的性质
4节: 寡糖
课时 58 寡糖
5节: 均多糖和杂多糖
课时 59 均多糖和杂多糖
7章: 第八章 糖代谢
1节: 糖的无氧氧化
课时 60 糖的无氧氧化
2节: 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课时 61 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3节: 糖的有氧氧化
课时 62 糖的有氧氧化
4节: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课时 63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5节: 磷酸戊糖途径
课时 64 磷酸戊糖途径
6节: 糖原的合成
课时 65 糖原的合成
7节: 糖原的分解
课时 66 糖原的分解
8节: 糖异生
课时 67 糖异生
9节: 血糖
课时 68 血糖
10节: 糖代谢紊乱
课时 69 糖代谢紊乱
8章: 第二章 脂质化学
1节: 脂肪酸命名及分类
课时 70 脂肪酸命名及分类
2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课时 7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3节: 脂肪的性质
课时 72 脂肪的性质
4节: 磷脂
课时 73 磷脂
5节: 糖脂
课时 74 糖脂
6节: 类固醇
课时 75 类固醇
9章: 第九章 脂质代谢
1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课时 76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2节: 脂类的分布与动员
课时 77 脂类的分布与动员
3节: 甘油和脂肪酸的氧化
课时 78 甘油和脂肪酸的氧化
4节: 酮体代谢及其生理意义
课时 79 酮体代谢及其生理意义
5节: 脂肪酸的合成与加工
课时 80 脂肪酸的合成与加工
6节: 3-磷酸甘油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以及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课时 81 3-磷酸甘油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以及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7节: 甘油磷酯的代谢
课时 82 甘油磷酯的代谢
8节: 胆固醇的代谢
课时 83 胆固醇的代谢
9节: 血脂及其来源和去路
课时 84 血脂及其来源和去路
10节: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命名
课时 85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命名
11节: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课时 86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12节: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与代谢
课时 87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与代谢
13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
课时 88 脂蛋白代谢紊乱
10章: 第十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1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
课时 89 蛋白质营养价值
2节: 蛋白质的腐败
课时 90 蛋白质的腐败
3节: 氨基酸来源和去路
课时 91 氨基酸来源和去路
4节: 氨基酸的脱氨基
课时 92 氨基酸的脱氨基
5节: 氨的代谢
课时 93 氨的代谢
6节: α-酮酸的代谢
课时 94 α-酮酸的代谢
7节: 氨基酸的脱羧基
课时 95 氨基酸的脱羧基
8节: 一碳单位代谢
课时 96 一碳单位代谢
9节: 含硫氨基酸代谢
课时 97 含硫氨基酸代谢
10节: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课时 98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11节: 支链氨基酸代谢
课时 99 支链氨基酸代谢
11章: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1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课时 100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节: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课时 101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3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课时 102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4节: 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课时 103 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12章: 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
1节: 生物转化作用
课时 104 生物转化作用
2节: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一相反应
课时 105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一相反应
3节: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二相反应
课时 106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二相反应
4节: 胆汁酸代谢
课时 107 胆汁酸代谢
5节: 胆红素的产生与运转
课时 108 胆红素的产生与运转
6节: 胆红素在肝内和肠道内的代谢
课时 109 胆红素在肝内和肠道内的代谢
7节: 胆红素的异常代谢与黄疸
课时 110 胆红素的异常代谢与黄疸
13章: 第十二章 物质的整合与调节
1节: 物质代谢的特点
课时 111 物质代谢的特点
2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课时 112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课时 113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4节: 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
课时 114 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
5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课时 115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6节: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课时 116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7节: 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课时 117 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14章: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1节: DNA复制的特征
课时 118 DNA复制的特征
2节: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
课时 119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
3节: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课时 120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4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课时 121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5节: 逆转录
课时 122 逆转录
6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课时 123 DNA的损伤与修复
15章: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
1节: 转录所需的模板、原料和聚合酶
课时 124 转录所需的模板、原料和聚合酶
2节: 转录的起始
课时 125 转录的起始
3节: 转录的延长和终止
课时 126 转录的延长和终止
4节: 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以及核酶在转录后加工中的作用
课时 127 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以及核酶在转录后加工中的作用
16章: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节: 遗传密码
课时 128 遗传密码
2节: 核糖体
课时 129 核糖体
3节: 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
课时 130 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
4节: 分子伴侣与蛋白质靶向运输
课时 131 分子伴侣与蛋白质靶向运输
17章: 期末考试
1章: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1节: 氨基酸
课时 1 氨基酸
2节: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课时 3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3节: 肽键和肽
课时 5 肽键和肽
4节: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课时 7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5节: 模体、结构域
课时 9 模体、结构域
6节: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课时 11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7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课时 1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2节: 氨基酸
课时 2 氨基酸
23节: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课时 4 氨基酸的等电点和茚三酮反应
24节: 肽键和肽
课时 6 肽键和肽
25节: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课时 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26节: 模体、结构域
课时 10 模体、结构域
27节: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课时 12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28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课时 1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章: 第四章 核酸化学
1节: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课时 15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2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课时 17 核酸的一级结构
3节: DNA的二级结构
课时 19 DNA的二级结构
4节: DNA的三级结构
课时 21 DNA的三级结构
5节: 信使RNA
课时 23 信使RNA
6节: DNA的变性与复性
课时 25 DNA的变性与复性
7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
课时 27 核酸的分离纯化
8节: 核酸分子杂交
课时 29 核酸分子杂交
25节: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课时 16 核苷酸的组成与结构
26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课时 18 核酸的一级结构
27节: DNA的二级结构
课时 20 DNA的二级结构
28节: DNA的三级结构
课时 22 DNA的三级结构
29节: 信使RNA
课时 24 信使RNA
30节: DNA的变性与复性
课时 26 DNA的变性与复性
31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
课时 28 核酸的分离纯化
32节: 核酸分子杂交
课时 30 核酸分子杂交
3章: 第五章 酶
1节: 酶的辅助因子
课时 31 酶的辅助因子
2节: 酶的活性中心
课时 32 酶的活性中心
3节: 同工酶
课时 33 同工酶
4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
课时 34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
5节: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课时 35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6节: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课时 36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7节: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课时 37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8节: 酶的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课时 38 酶的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9节: 酶的结构调节
课时 39 酶的结构调节
10节: 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课时 40 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11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概述
课时 41 酶的命名与分类概述
12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概述
课时 42 酶与医学的关系概述
4章: 第六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1节: 维生素概述
课时 43 维生素概述
2节: B族维生素
课时 44 B族维生素
3节: 维生素C
课时 45 维生素C
4节: 脂溶性维生素
课时 46 脂溶性维生素
5节: 微量元素
课时 47 微量元素
5章: 第七章 生物氧化
1节: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课时 48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2节: 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课时 49 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3节: 呼吸链成份的排列顺序
课时 50 呼吸链成份的排列顺序
4节: 高能化合物的种类及ATP的生成
课时 51 高能化合物的种类及ATP的生成
5节: 氧化磷酸化机制
课时 52 氧化磷酸化机制
6节: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课时 53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7节: 细胞质中NADH的氧化
课时 54 细胞质中NADH的氧化
6章: 第一章 糖类化学
1节: 糖的概念、功能、分类与命名
课时 55 糖的概念、功能、分类与命名
2节: 单糖的结构
课时 56 单糖的结构
3节: 单糖的性质
课时 57 单糖的性质
4节: 寡糖
课时 58 寡糖
5节: 均多糖和杂多糖
课时 59 均多糖和杂多糖
7章: 第八章 糖代谢
1节: 糖的无氧氧化
课时 60 糖的无氧氧化
2节: 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课时 61 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3节: 糖的有氧氧化
课时 62 糖的有氧氧化
4节: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课时 63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5节: 磷酸戊糖途径
课时 64 磷酸戊糖途径
6节: 糖原的合成
课时 65 糖原的合成
7节: 糖原的分解
课时 66 糖原的分解
8节: 糖异生
课时 67 糖异生
9节: 血糖
课时 68 血糖
10节: 糖代谢紊乱
课时 69 糖代谢紊乱
8章: 第二章 脂质化学
1节: 脂肪酸命名及分类
课时 70 脂肪酸命名及分类
2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课时 7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3节: 脂肪的性质
课时 72 脂肪的性质
4节: 磷脂
课时 73 磷脂
5节: 糖脂
课时 74 糖脂
6节: 类固醇
课时 75 类固醇
9章: 第九章 脂质代谢
1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课时 76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2节: 脂类的分布与动员
课时 77 脂类的分布与动员
3节: 甘油和脂肪酸的氧化
课时 78 甘油和脂肪酸的氧化
4节: 酮体代谢及其生理意义
课时 79 酮体代谢及其生理意义
5节: 脂肪酸的合成与加工
课时 80 脂肪酸的合成与加工
6节: 3-磷酸甘油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以及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课时 81 3-磷酸甘油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以及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7节: 甘油磷酯的代谢
课时 82 甘油磷酯的代谢
8节: 胆固醇的代谢
课时 83 胆固醇的代谢
9节: 血脂及其来源和去路
课时 84 血脂及其来源和去路
10节: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命名
课时 85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命名
11节: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课时 86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12节: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与代谢
课时 87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与代谢
13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
课时 88 脂蛋白代谢紊乱
10章: 第十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1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
课时 89 蛋白质营养价值
2节: 蛋白质的腐败
课时 90 蛋白质的腐败
3节: 氨基酸来源和去路
课时 91 氨基酸来源和去路
4节: 氨基酸的脱氨基
课时 92 氨基酸的脱氨基
5节: 氨的代谢
课时 93 氨的代谢
6节: α-酮酸的代谢
课时 94 α-酮酸的代谢
7节: 氨基酸的脱羧基
课时 95 氨基酸的脱羧基
8节: 一碳单位代谢
课时 96 一碳单位代谢
9节: 含硫氨基酸代谢
课时 97 含硫氨基酸代谢
10节: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课时 98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11节: 支链氨基酸代谢
课时 99 支链氨基酸代谢
11章: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1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课时 100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节: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课时 101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3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课时 102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4节: 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课时 103 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12章: 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
1节: 生物转化作用
课时 104 生物转化作用
2节: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一相反应
课时 105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一相反应
3节: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二相反应
课时 106 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二相反应
4节: 胆汁酸代谢
课时 107 胆汁酸代谢
5节: 胆红素的产生与运转
课时 108 胆红素的产生与运转
6节: 胆红素在肝内和肠道内的代谢
课时 109 胆红素在肝内和肠道内的代谢
7节: 胆红素的异常代谢与黄疸
课时 110 胆红素的异常代谢与黄疸
13章: 第十二章 物质的整合与调节
1节: 物质代谢的特点
课时 111 物质代谢的特点
2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课时 112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课时 113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4节: 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
课时 114 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
5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课时 115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6节: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课时 116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7节: 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课时 117 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14章: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1节: DNA复制的特征
课时 118 DNA复制的特征
2节: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
课时 119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
3节: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课时 120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4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课时 121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5节: 逆转录
课时 122 逆转录
6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课时 123 DNA的损伤与修复
15章: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
1节: 转录所需的模板、原料和聚合酶
课时 124 转录所需的模板、原料和聚合酶
2节: 转录的起始
课时 125 转录的起始
3节: 转录的延长和终止
课时 126 转录的延长和终止
4节: 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以及核酶在转录后加工中的作用
课时 127 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以及核酶在转录后加工中的作用
16章: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节: 遗传密码
课时 128 遗传密码
2节: 核糖体
课时 129 核糖体
3节: 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
课时 130 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
4节: 分子伴侣与蛋白质靶向运输
课时 131 分子伴侣与蛋白质靶向运输
17章: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