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
开课时间
长期有效
课程评分
............... 0.0
课程人数
0人
该课程不可加入,请联系课程负责人
课程介绍

这门课的主题:统计学是数据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科学与艺术。统计学课程是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较强的工具性课程,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体的内容有:统计学特点、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类型;数据的搜集、图表展示、概括性度量;概率和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指数;基础统计软件的运用。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接触到数据,因此都要学习一点统计学的知识。


这门课的特色和亮点:传统统计学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概念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用笔手算进行计算,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中的数据越来越多的场景中笔算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必须要把计算器、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编程等技能也要融合进统计学的教学中,这样才能够让统计学可以和现实的生活场景相结合。




不同于传统统计学教学从知识点到应用的过程,而是反过来首先提出常见的经济商业应用场景,再切入到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最后回到应用场景,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编程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会通过几个现实经济商业场景作为研究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统计学的基础概念与知识点,并掌握数据搜集、处理、分析的基本方法。




这门课有什么亮点和特色。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较强的工具性课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思想,培养对经济数据分析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应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今后经济类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掌握统计学基本知识与前沿话题,并且拓展到了支撑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业务与创新。理解章节知识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2)提高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统计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对外经济贸易其他后续课程以及日后从事统计学实际业务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能将知识点应用到与之相关的经济管理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3)搭建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从实践操作角度,深刻理解现实贸易往来统计学课程与经济学大类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让经济学大类专业的培养体系更加匹配统计学等行业的岗位要求与岗位发展前景。学会使用excel、spss、stata、r语言等基本统计、计量软件,解决知识点对应的现实统计问题,并且理解不同统计软件之间的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以及不同问题场景,选择使用适合的统计软件工具。




课程目录
1章: 1 导论:生活中的统计学
1节: 1.1 统计的含义
课时 1 统计的含义
2节: 1.2 统计的方法
课时 2 统计方法
6节: 1.3 统计的基本概念
课时 3 统计的基本概念
7节: 1.4 统计的学习方法
课时 4 统计的学习方法
2章: 2 数据的收集:调查与实验设计
1节: 2.1 数据来源
课时 5 数据来源
2节: 2.2 调查的概念
课时 6 经常调查与一次调查
课时 7 总体、个体、调查方案与调查形式
3节: 2.3 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
课时 8 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
3章: 3 描述性统计:图与表
1节: 3.1分组
课时 9 3.1
课时 10 excel
2节: 3.2频数表
课时 11 3.2
课时 12 频数分布类型
3节: 3.3数据可视化
课时 13 r语言可视化
课时 14 文字云
课时 15 数据表
4章: 4 描述性统计:度量指标
1节: 4.1平均指标
课时 16 4.1
2节: 4.2离散指标
课时 17 4.2
3节: 4.3软件描述性统计
课时 18 4.3
课时 19 excel安装统计功能
5章: 5 样本与总体:概率与抽样分布
1节: 5.1抽样方式
课时 20 5.1
2节: 5.2抽样与概率
课时 21 5.2
3节: 5.3抽样平均误差
课时 22 5.3
课时 23 2
6章: 6 从样本到总体:参数估计
1节: 6.1推断
课时 24 6.1
2节: 6.2抽样单位数
课时 25 6.2
7章: 7 从总体到样本:假设检验
1节: 7.1假设检验五个步骤
课时 26 1
课时 27 2
课时 28 3
课时 29 4
课时 30 5
2节: 7.2假设检验的三种方法
课时 31 1
课时 32 3
8章: 8 两个数量变量:线性回归
1节: 1一元线性回归
课时 33 1
2节: 2excel做回归分析
课时 34 1
课时 35 2
9章: 9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1节: 9.1长期趋势
课时 36 11.1
2节: 9.2季节趋势
课时 37 11.2
3节: 9.3excel做时间序列
课时 38 1
课时 39 2
课时 40 3
10章: 10时间与因素:指数
1节: 11.1指数的作用
课时 41 1
课时 42 2
2节: 11.2综合指数
课时 43 1
3节: 11.3平均数指数
课时 44 1
4节: 11.4指数体系
课时 45 1
11章: week8(回归)
12章: week9(时间序列)
13章: week10(指数)
14章: 【域外作业】期末成果(计算机实验报告)
15章: week2-3(教材第二章)
16章: week4(教材第三章)
1章: 1 导论:生活中的统计学
1节: 1.1 统计的含义
课时 1 统计的含义
2节: 1.2 统计的方法
课时 2 统计方法
6节: 1.3 统计的基本概念
课时 3 统计的基本概念
7节: 1.4 统计的学习方法
课时 4 统计的学习方法
2章: 2 数据的收集:调查与实验设计
1节: 2.1 数据来源
课时 5 数据来源
2节: 2.2 调查的概念
课时 6 经常调查与一次调查
课时 7 总体、个体、调查方案与调查形式
3节: 2.3 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
课时 8 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
3章: 3 描述性统计:图与表
1节: 3.1分组
课时 9 3.1
课时 10 excel
2节: 3.2频数表
课时 11 3.2
课时 12 频数分布类型
3节: 3.3数据可视化
课时 13 r语言可视化
课时 14 文字云
课时 15 数据表
4章: 4 描述性统计:度量指标
1节: 4.1平均指标
课时 16 4.1
2节: 4.2离散指标
课时 17 4.2
3节: 4.3软件描述性统计
课时 18 4.3
课时 19 excel安装统计功能
5章: 5 样本与总体:概率与抽样分布
1节: 5.1抽样方式
课时 20 5.1
2节: 5.2抽样与概率
课时 21 5.2
3节: 5.3抽样平均误差
课时 22 5.3
课时 23 2
6章: 6 从样本到总体:参数估计
1节: 6.1推断
课时 24 6.1
2节: 6.2抽样单位数
课时 25 6.2
7章: 7 从总体到样本:假设检验
1节: 7.1假设检验五个步骤
课时 26 1
课时 27 2
课时 28 3
课时 29 4
课时 30 5
2节: 7.2假设检验的三种方法
课时 31 1
课时 32 3
8章: 8 两个数量变量:线性回归
1节: 1一元线性回归
课时 33 1
2节: 2excel做回归分析
课时 34 1
课时 35 2
9章: 9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1节: 9.1长期趋势
课时 36 11.1
2节: 9.2季节趋势
课时 37 11.2
3节: 9.3excel做时间序列
课时 38 1
课时 39 2
课时 40 3
10章: 10时间与因素:指数
1节: 11.1指数的作用
课时 41 1
课时 42 2
2节: 11.2综合指数
课时 43 1
3节: 11.3平均数指数
课时 44 1
4节: 11.4指数体系
课时 45 1
11章: week8(回归)
12章: week9(时间序列)
13章: week10(指数)
14章: 【域外作业】期末成果(计算机实验报告)
15章: week2-3(教材第二章)
16章: week4(教材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