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
开课时间
长期有效
课程评分
............... 0.0
课程人数
1人
该课程不可加入,请联系课程负责人
课程介绍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结构主要围绕社会调查过程展开,包括社会调查概述、选择调查课题、调查设计、抽样、测量、问卷设计、资料收集与资料整理、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共十个章节,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同时贯穿课程的理论讲授,设置“实验”和“实训”环节,并辅以案例分析和拓展阅读等内容,使课程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兼顾。

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突出实践性。在相关章节讲授中提供翔实的社会调查实例,增强实务性。在教学平台通过拓展阅读栏目的设置,强化学生对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也是对课程基本内容的一种拓展和延伸。

第二,突出操作性。教师在“资料整理”、“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等章节结合具体问题对SPSS统计软件的操作步骤进行演示性介绍,在课程平台设置“实验练习”作业。通过具体的软件操作步骤的介绍和实验问题的设计,深化学生对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掌握。

第三,突出研究性。在“抽样”、“问卷设计”、“资料收集”、“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章节设置“实训练习”环节,让学生根据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能够围绕调研选题,自主设计完整的研究方案、提交研究报告,作为课程结课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这一过程,也实现了“经验-反思-提炼-应用”再到“经验”的循环学习过程。

课程目录
1章: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1节: 第一讲 社会调查的概念
课时 1 社会调查的概念
2节: 第二讲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课时 2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3节: 第三讲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课时 3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节: 第四讲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课时 4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5节: 第五讲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课时 5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51节: 第一讲 社会调查的概念
课时 6 社会调查的概念
课时 7 什么是社会调查
52节: 第二讲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课时 8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53节: 第三讲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课时 9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54节: 第四讲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课时 10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55节: 第五讲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课时 11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2章: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1节: 第一讲 选题的重要性
课时 12 选题的重要性
2节: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课时 13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3节: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课时 14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4节: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课时 15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5节: 第五讲 文献检索
课时 16 第五讲 文献检索
6节: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课时 17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7节: 第七讲 文献阅读
课时 18 第七讲 文献阅读
8节: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课时 19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9节: 第九讲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课时 20 第九讲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91节: 第一讲 选题的重要性
课时 21 选题的重要性
92节: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课时 22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93节: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课时 23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94节: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课时 24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95节: 第五讲 文献检索
课时 25 第五讲 文献检索
96节: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课时 26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97节: 第七讲 文献阅读
课时 27 第七讲 文献阅读
98节: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课时 28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课时 29 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99节: 第九讲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课时 30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3章: 第三章 调查设计
1节: 第一讲 调查目的
课时 31 第一讲 调查目的
2节: 第二讲 分析单位
课时 32 第二讲 分析单位
3节: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课时 33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4节: 第四讲 时间维度
课时 34 第四讲 时间维度
5节: 第五讲 具体方案
课时 35 第五讲 具体方案
51节: 第一讲 调查目的
课时 36 第一讲 调查目的
52节: 第二讲 分析单位
课时 37 第二讲 分析单位
53节: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课时 38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54节: 第四讲 时间维度
课时 39 第四讲 时间维度
课时 40 不同年代农村居民吸烟行为状况的纵向研究
55节: 第五讲 具体方案
课时 41 第五讲 具体方案
4章: 第四章 抽样
1节: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课时 42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2节: 第二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课时 43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3节: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课时 44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31节: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课时 45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课时 46 抽样框编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2节: 第二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课时 47 第二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33节: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课时 48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5章: 第四章 抽样
1节: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课时 49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2节: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课时 50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3节: 第六讲 系统抽样
课时 51 第六讲 系统抽样
4节: 第七讲 分层抽样
课时 52 第七讲 分层抽样
5节: 第八讲 整群抽样
课时 53 第八讲 整群抽样
6节: 第九讲 多段抽样
课时 54 第九讲 多段抽样
7节: 第十讲 PPS抽样
课时 55 第十讲 PPS抽样
8节: 第十一讲 户内抽样
课时 56 户内抽样
9节: 第十二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课时 57 第十一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91节: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课时 58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92节: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课时 59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课时 60 随机数表
93节: 第六讲 系统抽样
课时 61 第六讲 系统抽样
94节: 第七讲 分层抽样
课时 62 第七讲 分层抽样
95节: 第八讲 整群抽样
课时 63 第八讲 整群抽样
96节: 第九讲 多段抽样
课时 64 第九讲 多段抽样
97节: 第十讲 PPS抽样
课时 65 第十讲 PPS抽样
课时 66 全国城市职工家计调查抽样方法
99节: 第十二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课时 67 第十一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6章: 第四章 抽样
1节: 第十三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课时 68 第十二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2节: 第十四讲 样本规模
课时 69 第十三讲 样本规模
3节: 第十五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课时 70 第十四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31节: 第十三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课时 71 第十二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32节: 第十四讲 样本规模
课时 72 第十三讲 样本规模
33节: 第十五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课时 73 第十四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7章: 第五章 测量
1节: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课时 74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2节: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课时 75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3节: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课时 76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4节: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课时 77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5节: 第五讲 操作化
课时 78 第五讲 操作化
51节: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课时 79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52节: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课时 80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53节: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课时 81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54节: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课时 82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55节: 第五讲 操作化
课时 83 第五讲 操作化
8章: 第五章 测量
1节: 第六讲 总加量表
课时 84 第六讲 总加量表
2节: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课时 85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3节: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课时 86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4节: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课时 87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5节: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课时 88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6节: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课时 89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61节: 第六讲 总加量表
课时 90 第六讲 总加量表
62节: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课时 91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63节: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课时 92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64节: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课时 93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65节: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课时 94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66节: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课时 95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9章: 第六章 问卷设计
1节: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课时 96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2节: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课时 97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21节: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课时 98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22节: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课时 99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10章: 第六章 问卷设计
1节: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课时 100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2节: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课时 101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3节: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课时 102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4节: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课时 103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5节: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课时 104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6节: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课时 105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7节: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课时 106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8节: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课时 107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81节: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课时 108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82节: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课时 109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83节: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课时 110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84节: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课时 111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85节: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课时 112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86节: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课时 113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87节: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课时 114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88节: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课时 115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11章: 第七章 资料收集与资料整理
1节: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法、集体填答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课时 116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集体填答、集中填答、邮寄填答
2节: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课时 117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3节: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课时 118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4节: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课时 119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5节: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课时 120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6节: 第六讲 数据录入
课时 121 第六讲 数据录入
7节: 第七讲 数据清理
课时 122 第七讲 数据清理
71节: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法、集体填答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课时 123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集体填答、集中填答、邮寄填答
72节: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课时 124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73节: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课时 125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74节: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课时 126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75节: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课时 127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76节: 第六讲 数据录入
课时 128 第六讲 数据录入
课时 129 实验练习1
77节: 第七讲 数据清理
课时 130 第七讲 数据清理
12章: 第八章 单变量分析
1节: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课时 131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2节: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课时 132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3节: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课时 133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4节: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课时 134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5节: 第五讲 中位数
课时 135 第五讲 中位数
6节: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课时 136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7节: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课时 137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71节: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课时 138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72节: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课时 139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73节: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课时 140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74节: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课时 141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75节: 第五讲 中位数
课时 142 第五讲 中位数
76节: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课时 143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77节: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课时 144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课时 145 实验练习2
13章: 第八章 单变量分析
1节: 第八讲 区间估计
课时 146 第八讲 区间估计
2节: 第九讲 假设检验
课时 147 第九讲 假设检验
3节: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48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4节: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49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5节: 第十二讲 利用SPSS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
课时 150 第十二讲 利用SPSS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
6节: 第十三讲 利用SPSS进行假设检验
课时 151 第十三讲 利用SPSS进行假设检验
61节: 第八讲 区间估计
课时 152 第八讲 区间估计
62节: 第九讲 假设检验
课时 153 第九讲 假设检验
63节: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54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64节: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55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56 实验练习3
14章: 第九章 双变量分析
1节: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课时 157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2节: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课时 158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3节: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课时 159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31节: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课时 160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32节: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课时 161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33节: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课时 162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15章: 第九章 双变量分析
1节: 第四讲 卡方检验
课时 163 第四讲 卡方检验
2节: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课时 164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3节: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课时 165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4节: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课时 166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5节: 第八讲 回归分析
课时 167 第八讲 回归分析
6节: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课时 168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7节: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时 169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71节: 第四讲 卡方检验
课时 170 第四讲 卡方检验
72节: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课时 171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73节: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课时 172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课时 173 实验练习4
74节: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课时 174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75节: 第八讲 回归分析
课时 175 第八讲 回归分析
76节: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课时 176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77节: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时 177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时 178 实验练习5
16章: 第十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1节: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课时 179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2节: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课时 180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3节: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课时 181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4节: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课时 182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5节: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课时 183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6节: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 184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61节: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课时 185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62节: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课时 186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63节: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课时 187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64节: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课时 188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65节: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课时 189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66节: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 190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17章: 期末考试
1章: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1节: 第一讲 社会调查的概念
课时 1 社会调查的概念
2节: 第二讲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课时 2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3节: 第三讲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课时 3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节: 第四讲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课时 4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5节: 第五讲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课时 5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51节: 第一讲 社会调查的概念
课时 6 社会调查的概念
课时 7 什么是社会调查
52节: 第二讲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课时 8 按调查关注点和调查领域划分的社会调查的类型
53节: 第三讲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课时 9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54节: 第四讲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课时 10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55节: 第五讲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课时 11 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2章: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1节: 第一讲 选题的重要性
课时 12 选题的重要性
2节: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课时 13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3节: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课时 14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4节: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课时 15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5节: 第五讲 文献检索
课时 16 第五讲 文献检索
6节: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课时 17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7节: 第七讲 文献阅读
课时 18 第七讲 文献阅读
8节: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课时 19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9节: 第九讲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课时 20 第九讲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91节: 第一讲 选题的重要性
课时 21 选题的重要性
92节: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课时 22 第二讲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与创造性
93节: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课时 23 第三讲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与合适性
94节: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课时 24 第四讲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95节: 第五讲 文献检索
课时 25 第五讲 文献检索
96节: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课时 26 第六讲 文献检索的例子
97节: 第七讲 文献阅读
课时 27 第七讲 文献阅读
98节: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课时 28 第八讲 文献综述的写作
课时 29 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99节: 第九讲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课时 30 文献综述撰写的注意事项
3章: 第三章 调查设计
1节: 第一讲 调查目的
课时 31 第一讲 调查目的
2节: 第二讲 分析单位
课时 32 第二讲 分析单位
3节: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课时 33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4节: 第四讲 时间维度
课时 34 第四讲 时间维度
5节: 第五讲 具体方案
课时 35 第五讲 具体方案
51节: 第一讲 调查目的
课时 36 第一讲 调查目的
52节: 第二讲 分析单位
课时 37 第二讲 分析单位
53节: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课时 38 第三讲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54节: 第四讲 时间维度
课时 39 第四讲 时间维度
课时 40 不同年代农村居民吸烟行为状况的纵向研究
55节: 第五讲 具体方案
课时 41 第五讲 具体方案
4章: 第四章 抽样
1节: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课时 42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2节: 第二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课时 43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3节: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课时 44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31节: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课时 45 第一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
课时 46 抽样框编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2节: 第二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课时 47 第二讲 抽样的基本概念2:参数值、统计值、置信度、置信区间
33节: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课时 48 第三讲 概率抽样的原理
5章: 第四章 抽样
1节: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课时 49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2节: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课时 50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3节: 第六讲 系统抽样
课时 51 第六讲 系统抽样
4节: 第七讲 分层抽样
课时 52 第七讲 分层抽样
5节: 第八讲 整群抽样
课时 53 第八讲 整群抽样
6节: 第九讲 多段抽样
课时 54 第九讲 多段抽样
7节: 第十讲 PPS抽样
课时 55 第十讲 PPS抽样
8节: 第十一讲 户内抽样
课时 56 户内抽样
9节: 第十二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课时 57 第十一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91节: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课时 58 第四讲 抽样的一般程序
92节: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课时 59 第五讲 简单随机抽样
课时 60 随机数表
93节: 第六讲 系统抽样
课时 61 第六讲 系统抽样
94节: 第七讲 分层抽样
课时 62 第七讲 分层抽样
95节: 第八讲 整群抽样
课时 63 第八讲 整群抽样
96节: 第九讲 多段抽样
课时 64 第九讲 多段抽样
97节: 第十讲 PPS抽样
课时 65 第十讲 PPS抽样
课时 66 全国城市职工家计调查抽样方法
99节: 第十二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课时 67 第十一讲 偶遇抽样与判断抽样
6章: 第四章 抽样
1节: 第十三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课时 68 第十二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2节: 第十四讲 样本规模
课时 69 第十三讲 样本规模
3节: 第十五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课时 70 第十四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31节: 第十三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课时 71 第十二讲 定额抽样与雪球抽样
32节: 第十四讲 样本规模
课时 72 第十三讲 样本规模
33节: 第十五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课时 73 第十四讲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7章: 第五章 测量
1节: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课时 74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2节: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课时 75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3节: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课时 76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4节: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课时 77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5节: 第五讲 操作化
课时 78 第五讲 操作化
51节: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课时 79 第一讲 测量的概念
52节: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课时 80 第二讲 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
53节: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课时 81 第三讲 测量层次2: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
54节: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课时 82 第四讲 概念、变量和指标
55节: 第五讲 操作化
课时 83 第五讲 操作化
8章: 第五章 测量
1节: 第六讲 总加量表
课时 84 第六讲 总加量表
2节: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课时 85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3节: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课时 86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4节: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课时 87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5节: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课时 88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6节: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课时 89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61节: 第六讲 总加量表
课时 90 第六讲 总加量表
62节: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课时 91 第七讲 李克特量表
63节: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课时 92 第八讲 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64节: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课时 93 第九讲 测量的信度
65节: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课时 94 第十讲 测量的效度
66节: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课时 95 第十一讲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9章: 第六章 问卷设计
1节: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课时 96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2节: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课时 97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21节: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课时 98 第一讲 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
22节: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课时 99 第二讲 问卷的结构2: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及编码
10章: 第六章 问卷设计
1节: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课时 100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2节: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课时 101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3节: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课时 102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4节: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课时 103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5节: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课时 104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6节: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课时 105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7节: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课时 106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8节: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课时 107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81节: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课时 108 第三讲 问卷设计的原则
82节: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课时 109 第四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1
83节: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课时 110 第五讲 问卷设计的步骤2
84节: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课时 111 第六讲 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选择式
85节: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课时 112 第七讲 问题的形式2:矩阵式、表格式、编号式、列联式
86节: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课时 113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87节: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课时 114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88节: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课时 115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11章: 第七章 资料收集与资料整理
1节: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法、集体填答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课时 116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集体填答、集中填答、邮寄填答
2节: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课时 117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3节: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课时 118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4节: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课时 119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5节: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课时 120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6节: 第六讲 数据录入
课时 121 第六讲 数据录入
7节: 第七讲 数据清理
课时 122 第七讲 数据清理
71节: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法、集体填答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课时 123 第一讲 自填问卷法1:个别发送、集体填答、集中填答、邮寄填答
72节: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课时 124 第二讲 自填问卷法2:网络调查法
73节: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课时 125 第三讲 结构访问法
74节: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课时 126 第四讲 问卷回收率
75节: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课时 127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76节: 第六讲 数据录入
课时 128 第六讲 数据录入
课时 129 实验练习1
77节: 第七讲 数据清理
课时 130 第七讲 数据清理
12章: 第八章 单变量分析
1节: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课时 131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2节: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课时 132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3节: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课时 133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4节: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课时 134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5节: 第五讲 中位数
课时 135 第五讲 中位数
6节: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课时 136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7节: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课时 137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71节: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课时 138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72节: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课时 139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73节: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课时 140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74节: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课时 141 第四讲 平均值与众数
75节: 第五讲 中位数
课时 142 第五讲 中位数
76节: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课时 143 第六讲 全距与标准差
77节: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课时 144 第七讲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课时 145 实验练习2
13章: 第八章 单变量分析
1节: 第八讲 区间估计
课时 146 第八讲 区间估计
2节: 第九讲 假设检验
课时 147 第九讲 假设检验
3节: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48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4节: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49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5节: 第十二讲 利用SPSS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
课时 150 第十二讲 利用SPSS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
6节: 第十三讲 利用SPSS进行假设检验
课时 151 第十三讲 利用SPSS进行假设检验
61节: 第八讲 区间估计
课时 152 第八讲 区间估计
62节: 第九讲 假设检验
课时 153 第九讲 假设检验
63节: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54 第十讲 SPSS在描述性统计中的应用
64节: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55 第十一讲 SPSS在推论性统计中的应用
课时 156 实验练习3
14章: 第九章 双变量分析
1节: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课时 157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2节: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课时 158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3节: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课时 159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31节: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课时 160 第一讲 变量间的关系
32节: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课时 161 第二讲 交互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33节: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课时 162 第三讲 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
15章: 第九章 双变量分析
1节: 第四讲 卡方检验
课时 163 第四讲 卡方检验
2节: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课时 164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3节: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课时 165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4节: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课时 166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5节: 第八讲 回归分析
课时 167 第八讲 回归分析
6节: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课时 168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7节: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时 169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71节: 第四讲 卡方检验
课时 170 第四讲 卡方检验
72节: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课时 171 第五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1:φ系数和C系数
73节: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课时 172 第六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2:G系数、E系数
课时 173 实验练习4
74节: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课时 174 第七讲 相关系数的计算3: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75节: 第八讲 回归分析
课时 175 第八讲 回归分析
76节: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课时 176 第九讲 SPSS应用1:交互分类与卡方检验
77节: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时 177 第十讲 SPSS应用2: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时 178 实验练习5
16章: 第十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1节: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课时 179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2节: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课时 180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3节: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课时 181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4节: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课时 182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5节: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课时 183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6节: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 184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61节: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课时 185 第一讲 调查报告概述
62节: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课时 186 第二讲 应用性报告的标题与导言
63节: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课时 187 第三讲 应用性报告的主体和结尾
64节: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课时 188 第四讲 学术性报告的摘要、导言与方法
65节: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课时 189 第五讲 学术性报告的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66节: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 190 第六讲 调查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17章: 期末考试

课程教师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张清 加入学习

公告

暂无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