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开课时间
长期有效
课程评分
............... 0.0
课程人数
0人
该课程不可加入,请联系课程负责人
课程介绍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经济生活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复杂组合,包括购买、销售、讨价还价、投资、劝说等。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理解这些复杂的活动。

 

    为什么应该学习经济学呢?原因有三个。

    第一,它有助于你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明白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那么贵?为什么旅客在周六停留一晚,航空公司就会对往返机票的票价给出一个更低的价格?为什么像吴京、鹿晗这些演员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许多非洲国家的生活水平如此低下?为什么有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较高,有些国家比较稳定?

 

    第二,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科学的经济决策。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做出许多经济决策,当你是学生时,你要决定把每个月的生活费多少用于吃饭,多少用于买学习用品,多少用于陪女朋友看电影买礼物。一旦你工作了,你要决定把多少工资用于储蓄,多少用来开销。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管理一家公司,那时候你将要决定,产品应该向哪个市场投放,定价又是多少。

 

    第三,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有哪些历史原因?各种不同的税收带来的负担是什么?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什么样子的影响?

 

   《经济学》课程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人才必备的经济管理类素质教育课程,更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所有专业同学都应该有所了解的通识类知识。本课程立足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大量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培养同学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制定相关经济策略的能力,同时帮助同学们形成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你将了解:

    经济学是什么?——理解掌握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特征;

    经济学从哪儿来?——了解其发展历程、阶段性;

    经济学往哪儿去?——正确认识它的用处及发展趋势。  

    

    同学们,我们之所以学习经济学,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而是因为我们更想做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聪明人。我们想摆脱直觉和经验的限制,想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想颠覆自己多年积累的常识和思维定式,想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紧密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经济学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更加行之有效对的得出正确结论。

课程目录
1章: 01 绪论
1节: 1.1、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
课时 1 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1
课时 2 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2
2节: 1.2、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课时 3 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课时 4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课时 5 人们如何互相影响
课时 6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3节: 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课时 7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课时 8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
课时 9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课时 10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
31节: 1.1、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
课时 11 经济学-01-1
课时 12 经济学-01-2
32节: 1.2、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课时 13 经济学-02-1
课时 14 经济学-02-2
课时 15 经济学-02-3
33节: 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课时 16 经济学-03-1
课时 17 经济学-03-2
课时 18 经济学-03-3
课时 19 经济学-03-4
2章: 02 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1节: 2.1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课时 20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1
课时 21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2
课时 22 经济学-04案例分析
2节: 2.2 供给和需求
课时 23 供给和需求-1
课时 24 供给和需求-2
课时 25 供给和需求-3
3节: 2.3 弹性及其应用
课时 26 弹性及其应用-1
课时 27 弹性及其应用-2
课时 28 弹性及其应用-3
课时 29 弹性及其应用-4
31节: 2.1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课时 30 经济学-04课件
课时 31 经济学-04案例分析课件
32节: 2.2 供给和需求
课时 32 经济学-05课件-1
课时 33 经济学-05课件-2
33节: 2.3 弹性及其应用
课时 34 经济学-06课件-1
课时 35 经济学-06课件-2
3章: 03 市场和福利
1节: 3.1 消费者剩余
课时 36 消费者剩余
2节: 3.2 生产者剩余
课时 37 生产者剩余
3节: 3.3 市场效率
课时 38 市场效率
31节: 3.1 消费者剩余
课时 39 经济学-07课件-1
32节: 3.2 生产者剩余
课时 40 经济学-07课件-2
33节: 3.3 市场效率
课时 41 经济学-07课件-3
4章: 04 公共部门经济学
1节: 4.1 外部性
课时 42 外部性-1
课时 43 外部性-2
课时 44 外部性-3
课时 45 外部性-4
2节: 4.2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课时 46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1
课时 47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2
课时 48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3
3节: 4.3 税制的设计
课时 49 税制的设计-1
课时 50 税制的设计-2
课时 51 税制的设计-3
31节: 4.1 外部性
课时 52 经济学-08课件
32节: 4.2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课时 53 经济学-09课件
33节: 4.3 税制的设计
课时 54 经济学-10课件
5章: 05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1节: 5.1 生产成本
课时 55 生产成本-1
课时 56 生产成本-2
课时 57 生产成本-3
2节: 5.2 竞争市场
课时 58 竞争市场
3节: 5.3 垄断与垄断竞争
课时 59 垄断与垄断竞争-1
课时 60 垄断与垄断竞争-2
4节: 5.4 寡头
课时 61 寡头
41节: 5.1 生产成本
课时 62 经济学-11课件
42节: 5.2 竞争市场
课时 63 经济学-课件12-1
43节: 5.3 垄断与垄断竞争
课时 64 经济学-课件12-2
44节: 5.4 寡头
课时 65 经济学-课件12-3
6章: 06 劳动要素市场
1节: 6.1 生产要素市场
课时 66 生产要素市场-1
课时 67 生产要素市场-2
2节: 6.2 收入与歧视
课时 68 收入与歧视-1
课时 69 收入与歧视-2
3节: 6.3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课时 70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课时 7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31节: 6.1 生产要素市场
课时 72 经济学-13课件-1
32节: 6.2 收入与歧视
课时 73 经济学-13课件-2
33节: 6.3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课时 74 经济学-13课件-3
7章: 07 宏观经济学初探
1节: 7.1 一国收入的衡量
课时 75 一国收入的衡量-1
课时 76 一国收入的衡量-2
课时 77 一国收入的衡量-3
2节: 7.2 生活费用的衡量
课时 78 生活费用的衡量-1
课时 79 生活费用的衡量-2
3节: 7.3 生产与增长
课时 80 生产与增长-1
课时 81 生产与增长-2
31节: 7.1 一国收入的衡量
课时 82 经济学-14课件-1
32节: 7.2 生活费用的衡量
课时 83 经济学-14课件-2
33节: 7.3 生产与增长
课时 84 经济学-14课件-3
8章: 经济学结课测试
1章: 01 绪论
1节: 1.1、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
课时 1 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1
课时 2 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2
2节: 1.2、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课时 3 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课时 4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课时 5 人们如何互相影响
课时 6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3节: 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课时 7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课时 8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
课时 9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课时 10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
31节: 1.1、现代经济学发展历程
课时 11 经济学-01-1
课时 12 经济学-01-2
32节: 1.2、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课时 13 经济学-02-1
课时 14 经济学-02-2
课时 15 经济学-02-3
33节: 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课时 16 经济学-03-1
课时 17 经济学-03-2
课时 18 经济学-03-3
课时 19 经济学-03-4
2章: 02 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1节: 2.1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课时 20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1
课时 21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2
课时 22 经济学-04案例分析
2节: 2.2 供给和需求
课时 23 供给和需求-1
课时 24 供给和需求-2
课时 25 供给和需求-3
3节: 2.3 弹性及其应用
课时 26 弹性及其应用-1
课时 27 弹性及其应用-2
课时 28 弹性及其应用-3
课时 29 弹性及其应用-4
31节: 2.1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课时 30 经济学-04课件
课时 31 经济学-04案例分析课件
32节: 2.2 供给和需求
课时 32 经济学-05课件-1
课时 33 经济学-05课件-2
33节: 2.3 弹性及其应用
课时 34 经济学-06课件-1
课时 35 经济学-06课件-2
3章: 03 市场和福利
1节: 3.1 消费者剩余
课时 36 消费者剩余
2节: 3.2 生产者剩余
课时 37 生产者剩余
3节: 3.3 市场效率
课时 38 市场效率
31节: 3.1 消费者剩余
课时 39 经济学-07课件-1
32节: 3.2 生产者剩余
课时 40 经济学-07课件-2
33节: 3.3 市场效率
课时 41 经济学-07课件-3
4章: 04 公共部门经济学
1节: 4.1 外部性
课时 42 外部性-1
课时 43 外部性-2
课时 44 外部性-3
课时 45 外部性-4
2节: 4.2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课时 46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1
课时 47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2
课时 48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3
3节: 4.3 税制的设计
课时 49 税制的设计-1
课时 50 税制的设计-2
课时 51 税制的设计-3
31节: 4.1 外部性
课时 52 经济学-08课件
32节: 4.2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课时 53 经济学-09课件
33节: 4.3 税制的设计
课时 54 经济学-10课件
5章: 05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1节: 5.1 生产成本
课时 55 生产成本-1
课时 56 生产成本-2
课时 57 生产成本-3
2节: 5.2 竞争市场
课时 58 竞争市场
3节: 5.3 垄断与垄断竞争
课时 59 垄断与垄断竞争-1
课时 60 垄断与垄断竞争-2
4节: 5.4 寡头
课时 61 寡头
41节: 5.1 生产成本
课时 62 经济学-11课件
42节: 5.2 竞争市场
课时 63 经济学-课件12-1
43节: 5.3 垄断与垄断竞争
课时 64 经济学-课件12-2
44节: 5.4 寡头
课时 65 经济学-课件12-3
6章: 06 劳动要素市场
1节: 6.1 生产要素市场
课时 66 生产要素市场-1
课时 67 生产要素市场-2
2节: 6.2 收入与歧视
课时 68 收入与歧视-1
课时 69 收入与歧视-2
3节: 6.3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课时 70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课时 7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31节: 6.1 生产要素市场
课时 72 经济学-13课件-1
32节: 6.2 收入与歧视
课时 73 经济学-13课件-2
33节: 6.3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课时 74 经济学-13课件-3
7章: 07 宏观经济学初探
1节: 7.1 一国收入的衡量
课时 75 一国收入的衡量-1
课时 76 一国收入的衡量-2
课时 77 一国收入的衡量-3
2节: 7.2 生活费用的衡量
课时 78 生活费用的衡量-1
课时 79 生活费用的衡量-2
3节: 7.3 生产与增长
课时 80 生产与增长-1
课时 81 生产与增长-2
31节: 7.1 一国收入的衡量
课时 82 经济学-14课件-1
32节: 7.2 生活费用的衡量
课时 83 经济学-14课件-2
33节: 7.3 生产与增长
课时 84 经济学-14课件-3
8章: 经济学结课测试

课程教师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公告

暂无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