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课时间
长期有效
课程评分
............... 0.0
课程人数
6人
该课程不可加入,请联系课程负责人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1)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高校是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形成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大众化、普及化和世界化是解决国际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3) 随着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深入、理论大众化“新招实招”层出不穷,学习并深入研究毛概是回应社会关切、探索中国特色未来发展道路的航向和基石。

课程设计原则:

(1)以问题链的形式为导向,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内容。

(2) 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案例教学贴近生活。

(3)分主题贯穿历史,多维度深层次解剖理论经典。

课程目录
1章: 绪论
1节: 01课程绪论
课时 1 绪论
2章: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节: 1.1.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课时 2 1.1.1 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课时 3 1.1.2 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
课时 4 1.1.3 先进知识分子主要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哪些内容
2节: 1.2. 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课时 5 1.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提出背景
课时 6 1.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重大价值
3节: 1.3. 如何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课时 7 1.3.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课时 8 1.3.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课时 9 1.3.3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
5节: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课时 10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
6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课时 11 二十大时光·非凡成就伟大变革—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课时 12 二十大时光-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砥砺奋进续写华章
课时 13 【二十大时光·我从基层来】扎根雪域高原坚守雪线邮路
72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课时 1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章: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节: 2.1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课时 15 2.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
课时 16 2.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课时 17 2.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课时 18 2.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课时 19 2.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课时 20 2.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2节: 2.2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课时 21 2.2.1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形成
课时 22 2.2.2 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
课时 23 2.2.3 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可能性
课时 24 2.2.4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3节: 2.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深层原因与基本经验
课时 25 2.3.1 中国革命胜利的深层原因
课时 26 2.3.2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课时 27 2.3.3 中国革命胜利的现实启示
4节: 2.4 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课时 28 2.4.1 新民主主义政治
课时 29 2.4.2 新民主主义经济
课时 30 2.4.3 新民主主义文化
6节: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课时 31 新型数字化物流助力国产拖拉机“出海”
课时 32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课时 33 两会微访谈
72节: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课时 34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4章: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节: 3.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课时 35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节: 3.2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
课时 36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
3节: 3.3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
课时 37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
4节: 3.4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上)
课时 38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上)
5节: 3.5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下)
课时 39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下)
6节: 3.6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如何
课时 40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如何
9节: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课时 41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点亮“一带一路”万家灯火
课时 42 [视频]【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形成
课时 43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打造“海上丝路”新支点
5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节: 4.1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课时 44 4.1.1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上)
课时 45 4.1.2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下)
2节: 4.2 我们能从《十大关系》中读出什么
课时 46 4.2.1 我们能从《十大关系》中读出什么(上)?
课时 47 4.2.2 我们能从《十大关系》中读出什么(下)?
3节: 4.3 社会主义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课时 48 4.3.1 我们能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出什么(上)
课时 49 4.3.2 我们能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出什么(下)
4节: 4.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意义和教训
课时 50 4.4.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意义和教训(上)
课时 51 4.4.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意义和教训(下)
5节: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课时 52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课时 53 [2024]聚焦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词”
6章: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1节: 5.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课时 54 5,1.1 时代特征(上)
课时 55 5.1.2 时代特征(下)
课时 56 5.1.3 历史背景
课时 57 5.1.4 现实依据
2节: 5.2 邓小平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课时 58 5.2.1 概念提出者、思路原则确立者、道路开拓者
课时 59 5.2.2 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特点
3节: 5.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何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课时 60 5.3.1 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
课时 61 5.3.2 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原因(上)
课时 62 5.3.3 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原因(下)
4节: 5.4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时 63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84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论述
课时 6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述
课时 65 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7章: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节: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课时 6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节: 6.2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上)
课时 67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上)
3节: 6.3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下)
课时 68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下)
4节: 6.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课时 6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8章: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1节: 7.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历程
课时 70 7.1.1 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上)
课时 71 7.1.2 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下)
2节: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课时 72 7.2.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上)
课时 73 7.2.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
3节: 7.3 如何科学评价科学发展观
课时 74 如何科学评价科学发展观
9章: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节: 8.1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时 75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节: 8.2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课时 76 8.2.1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节: 8.3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课时 77 8.3.1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0章: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节: 9.1 中国梦是什么?
课时 78 中国梦是什么?
2节: 9.2 如何实现中国梦?
课时 79 如何实现中国梦?
3节: 9.3 如何理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课时 80 如何理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11章: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节: 10.1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
课时 81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
2节: 10.2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
课时 82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
3节: 10.3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课时 83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节: 10.4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 84 10.4.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地位及其构建依据?
课时 85 10.4.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元素与实践路径?
5节: 10.5 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课时 86 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6节: 10.6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课时 87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70节: 10.4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 8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意义
课时 8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课时 9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12章: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节: 1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如何提出的?
课时 9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如何提出的?
2节: 11.2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
课时 92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
3节: 11.3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
课时 93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
4节: 11.4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课时 94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5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课时 9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章: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节: 12.1 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课时 96 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2节: 12.2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
课时 97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
3节: 12.3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下)
课时 98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下)
14章: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节: 13.1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课时 99 13.1.1 如何理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课时 100 13.1.2 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课时 101 13.1.3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和重大意义
2节: 13.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时 102 13.2.1 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时 103 13.2.2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3节: 13.3 如何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
课时 104 13.3.1 如何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
15章: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节: 14.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课时 105 14.1.1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课时 106 14.1.2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课时 107 14.1.3 如何理解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2节: 1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课时 108 14.2.1 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课时 109 14.2.2 如何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3节: 14.3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课时 110 14.3.1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
课时 111 14.3.2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下)
4节: 14.4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课时 112 14.4.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上)
课时 113 14.4.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
课时 114 14.2.3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下)
16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
17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期末考试
1章: 绪论
1节: 01课程绪论
课时 1 绪论
2章: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节: 1.1.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课时 2 1.1.1 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课时 3 1.1.2 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
课时 4 1.1.3 先进知识分子主要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哪些内容
2节: 1.2. 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课时 5 1.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提出背景
课时 6 1.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重大价值
3节: 1.3. 如何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课时 7 1.3.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课时 8 1.3.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课时 9 1.3.3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
5节: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课时 10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
6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课时 11 二十大时光·非凡成就伟大变革—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课时 12 二十大时光-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砥砺奋进续写华章
课时 13 【二十大时光·我从基层来】扎根雪域高原坚守雪线邮路
72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课时 1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章: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节: 2.1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课时 15 2.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
课时 16 2.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课时 17 2.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课时 18 2.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课时 19 2.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课时 20 2.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2节: 2.2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课时 21 2.2.1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形成
课时 22 2.2.2 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
课时 23 2.2.3 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可能性
课时 24 2.2.4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3节: 2.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深层原因与基本经验
课时 25 2.3.1 中国革命胜利的深层原因
课时 26 2.3.2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课时 27 2.3.3 中国革命胜利的现实启示
4节: 2.4 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课时 28 2.4.1 新民主主义政治
课时 29 2.4.2 新民主主义经济
课时 30 2.4.3 新民主主义文化
6节: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课时 31 新型数字化物流助力国产拖拉机“出海”
课时 32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课时 33 两会微访谈
72节: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课时 34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4章: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节: 3.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课时 35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节: 3.2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
课时 36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
3节: 3.3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
课时 37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
4节: 3.4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上)
课时 38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上)
5节: 3.5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下)
课时 39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下)
6节: 3.6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如何
课时 40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如何
9节: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课时 41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点亮“一带一路”万家灯火
课时 42 [视频]【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形成
课时 43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打造“海上丝路”新支点
5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节: 4.1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课时 44 4.1.1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上)
课时 45 4.1.2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下)
2节: 4.2 我们能从《十大关系》中读出什么
课时 46 4.2.1 我们能从《十大关系》中读出什么(上)?
课时 47 4.2.2 我们能从《十大关系》中读出什么(下)?
3节: 4.3 社会主义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课时 48 4.3.1 我们能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出什么(上)
课时 49 4.3.2 我们能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出什么(下)
4节: 4.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意义和教训
课时 50 4.4.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意义和教训(上)
课时 51 4.4.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意义和教训(下)
5节: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课时 52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课时 53 [2024]聚焦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词”
6章: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1节: 5.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课时 54 5,1.1 时代特征(上)
课时 55 5.1.2 时代特征(下)
课时 56 5.1.3 历史背景
课时 57 5.1.4 现实依据
2节: 5.2 邓小平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课时 58 5.2.1 概念提出者、思路原则确立者、道路开拓者
课时 59 5.2.2 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特点
3节: 5.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何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课时 60 5.3.1 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
课时 61 5.3.2 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原因(上)
课时 62 5.3.3 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原因(下)
4节: 5.4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时 63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84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论述
课时 6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述
课时 65 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7章: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节: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课时 6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节: 6.2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上)
课时 67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上)
3节: 6.3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下)
课时 68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下)
4节: 6.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课时 6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8章: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1节: 7.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历程
课时 70 7.1.1 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上)
课时 71 7.1.2 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下)
2节: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课时 72 7.2.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上)
课时 73 7.2.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
3节: 7.3 如何科学评价科学发展观
课时 74 如何科学评价科学发展观
9章: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节: 8.1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时 75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节: 8.2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课时 76 8.2.1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节: 8.3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课时 77 8.3.1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0章: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节: 9.1 中国梦是什么?
课时 78 中国梦是什么?
2节: 9.2 如何实现中国梦?
课时 79 如何实现中国梦?
3节: 9.3 如何理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课时 80 如何理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11章: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节: 10.1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
课时 81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
2节: 10.2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
课时 82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
3节: 10.3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课时 83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节: 10.4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 84 10.4.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地位及其构建依据?
课时 85 10.4.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元素与实践路径?
5节: 10.5 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课时 86 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6节: 10.6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课时 87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70节: 10.4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 8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意义
课时 8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课时 9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12章: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节: 1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如何提出的?
课时 9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如何提出的?
2节: 11.2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
课时 92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
3节: 11.3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
课时 93 如何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
4节: 11.4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课时 94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5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课时 9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章: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节: 12.1 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课时 96 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2节: 12.2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
课时 97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
3节: 12.3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下)
课时 98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下)
14章: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节: 13.1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课时 99 13.1.1 如何理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课时 100 13.1.2 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课时 101 13.1.3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和重大意义
2节: 13.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时 102 13.2.1 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时 103 13.2.2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3节: 13.3 如何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
课时 104 13.3.1 如何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
15章: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节: 14.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课时 105 14.1.1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课时 106 14.1.2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课时 107 14.1.3 如何理解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2节: 1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课时 108 14.2.1 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课时 109 14.2.2 如何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3节: 14.3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课时 110 14.3.1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
课时 111 14.3.2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下)
4节: 14.4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课时 112 14.4.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上)
课时 113 14.4.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
课时 114 14.2.3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下)
16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
17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期末考试

课程教师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闫香君 完成14.2.3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下)的学习

闫香君 开始学习14.2.3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下)

闫香君 完成14.4.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的学习

闫香君 开始学习14.4.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

闫香君 完成14.4.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上)的学习

公告

暂无公告